海绵城市:基础设施的创新与可持续性发展
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全球气候变化的日益加剧,城市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:城市化扩张带来的土地和资源利用问题、规划建设中的环境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平衡、城市管理与服务的智能化和人性化等等。如何在这些问题中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,让城市在不断地发展中,更加满足人们对于绿色、环保、智能的需求呢?在这里,我们提出了“海绵城市”这个概念。
“海绵城市”的概念最初是在2002年被中国城市规划师谢尔曼(Huang Jianping)提出的。他认为城市应该具有如同海绵一样的属性,能够吸收、储存和利用降雨水,减缓雨洪对城市的影响,并在干旱季节提供水资源。这一个思想与环保和可持续性发展理念紧密相连,一直被不断完善和发展,掀起了国内外城市规划和建设领域的一场革命。
被称作“无锡之眼”的无锡太湖之光,是国内最早的海绵城市示范点,经过多年的建设和调整,逐步形成了一套多功能的“梯级减排”系统,并在2018年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。该系统包括“绿色屋顶”、“雨水花园”、“滨水区域绿化”、“生态水体”等多个单元,构建出城市水资源收纳、净化、储存和利用的系统,力求将城市的水资源利用率提高到最大。
而 “绿色屋顶”本质上是一种种植在建筑屋顶上的防水材料,在起到保护建筑物的作用外还能汇集、储存、净化雨水。它所使用的材料多为高分子水凝胶、多孔陶粒、矿景等,可以有效地吸收和固定降雨水,减缓城市雨洪对于自然河道、道路等建筑物的冲击,从而降低城市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。
同时,“滨水区域绿化”也是海绵城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在河道堤岸植被种植的同时,通过微地形调整、草丛设置等方式,能够增强地表覆盖物、增加森林和草原等自然植被的面积和覆盖率,达到保护水源和水土、降低环境中热岛效应、减缓城市暴雨等灾害影响的效果。
在海绵城市的发展中,智能化、信息化也是至关重要的技术支撑。智能化的雨水管理系统能够有效地监控雨水流向、流速等信息,逐步形成水资源的收集和管理系统。同时,借助各类传感器和监测设备,实现雨水净化效果的在线监测,可靠地保证海绵城市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发展。
总的来说,海绵城市的发展需要政策、技术、创新等多个层面的支撑和配套,它能够有效地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、进一步促进城市化进程和环境保护相互协调发展,让城市在可持续性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加稳健。
1331622400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