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,城市建设对雨水的排放和利用也越来越关注。海绵城市作为一种新型城市规划理念,旨在通过模仿自然生态系统的功能,达到雨水自然收集,净化和利用的目的。本文将从海绵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的应用场景与效果展示角度出发,对其进行深入探讨。
海绵城市的雨水收集利用,主要运用于以下场景:
在城市的道路两侧,设置宽阔的路侧绿地,利用其地面漏水、水源补给、植被吸收和过滤等功能,收集处理道路和毗邻区域的雨水。在此基础上,采用人工水体、花坛或溢流渠等手段,将雨水进行后续处理和利用。通过雨水的自然收集和净化,实现城市内道路和植被带上的绿色景观,保证道路的畅通,减轻城市排水系统的负荷。
多种绿化形式的海绵工程,在城市内设置不同类型的绿地,如公园、广场、绿化带等,利用其自然的生物收水、蓄水、渗透、蒸散、放松水流等功能,将降雨过程中的雨水逐渐慢放、引导和拦蓄,在景观美化的同时实现城市雨水资源的利用。绿地雨水收集带是城市海绵工程的中心和基础,既能达到雨水收集和降低城市内涝问题,同时也给人们带来舒适的生态环境,有利于增进人们的身心健康。
通过海绵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的方式,城市排水系统可以减轻负荷,同时也让城市变得更加美丽和宜居。下面,将从削减表面径流,控制城市内涝,保护水质和培育生物多样性四个方面,介绍海绵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的效果展示。
海绵城市通过建设绿色景观,雨水收集带和人工湖泊等措施,让降雨时的径流量显著减小,达到了削减表面径流的目的。例如,在深圳的滨海湿地中心城区,一座4万平方米的双向生态道路,每年可重复利用5万立方米的雨水,降低峰值放流约35%。
在强降雨等极端天气情况下,海绵城市的雨水收集系统可以帮助控制城市内涝。通过绿化带的渗透,路面雨水的收集和引导以及蓄洪区间的设置等措施,有效地降低城市内涝的风险。例如,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的西南水利工程,通过海绵城市的手段,将闹市区通往下辖村镇的30个泵站仅用2个即可完成排水任务,每年将城市涝灾减少超过70次。
海绵城市雨水收集利用可以减少市政污水排放的流量和浓度,同时也可以更加有效地净化排放的雨水。通过绿色景观和人工湖泊的结合,将收集的雨水自然慢放,净化,向周边环境释放,保护水质。例如,在北京市丰台区,闹市区天坛公园改造中,一座30,000立方米的人工湖泊,通过浸没湿地和池塘过滤,成功实现了雨水的自然净化。
海绵城市雨水收集利用也有助于推动生物多样性的发展。绿色景观和人工湖泊不仅为城市带来了美丽和宜人的环境,也为各类鸟类、昆虫提供了适宜生存生境,进一步促进植物生长和种子传播。例如,上海松江区泗泾智慧公园的微缩景观,降低热岛效应,改善城市生态环境,同时也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休闲场所。
综上所述,海绵城市的雨水收集利用,通过将雨水变成城市内的可再利用的水资源,实现了环境、生态和经济的互惠。借助海绵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的理念,我们可以打造更加宜居的城市,为城市带来长久、广泛的社会效益,也为未来的城市发展提供了更加可持续的手段。
1331622400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