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绵城市的概念最早起源于2005年,当时中国面临着频繁发生的城市洪涝灾害,环保部提出了建设海绵城市的想法。随后,海绵城市概念被引入到了城市规划领域,成为了一种新型城市规划与建设理念。海绵城市是指利用一系列城市设施和技术手段,将城市变成一座“海绵”,增强城市的黑夜和生态适应能力,预防和减少城市洪涝、水灾等自然灾害的发生。
近年来,中国频繁出现的城市灾害引发了政府的高度关注,特别是2008年汶川地震和2013年的雅安地震,让国家对城市安全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此时,海绵城市的概念也再次进入政府的视野。2014年,国务院印发《关于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快推进水利事业发展的意见》,提出建设海绵城市的目标,要求在城市规划中,注重排水系统建设,计算降雨期间的汇水洪峰过程,实现雨水的自然收集利用和排放,降低城市洪涝灾害的风险等。2015年,国家首次在全国性文件中提出建设海绵城市的目标,明确要求建设“海绵城市示范区”,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海绵城市试点示范。
从2015年开始,国家陆续开展了一系列海绵城市试点示范。以南京为例,南京市积极规划和落实了在秦淮河断面范围内建设海绵城市的措施,包括:分散式雨水收集和利用系统,提高土地利用效率;创建多功能垂直栖息地,实现城市生态再生;发展“蓝黄”背景下的绿色建筑和低影响开发,减少城市热岛效应等。在海绵城市示范区建设结束后,南京市交出了防洪排涝的“过硬答卷”,得到了国家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。
通过建设海绵城市,能够有效地预防和减少自然灾害,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。目前,海绵城市的建设已经成为了中国城市规划和应急管理的新常态,对于推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、保障国家和人民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。我们期待,未来中国海绵城市建设能够越来越成熟,为更多的城市带来“海绵效应”,让城市变得更加安全、美好。
13316224000